深圳市七號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3D打印產品設計工程師蔡振宇正是在這一爆發期進入3D打印世界的。蔡振宇學的是機械機電類專業,熟悉設備結構,擅長設備操控。“在早期,一些依靠開源技術快速進入到消費級3D打印行業的企業,對3D打印技術能給市場真正帶來什么應用價值并不清晰。”蔡振宇坦言,很多企業缺少核心技術和產品研發團隊,離真正的產業化應用差距較大。

作為產品設計工程師,蔡振宇的主要工作是規劃產品線,這基本貫穿著3D打印的整個鏈條。蔡振宇告訴記者,3D打印的產品研發包括產品結構、軟硬件、平臺三大塊,工作的第一項內容是充分的市場調查。“了解終端需求的聲音,再根據其他競品的特點定義產品的規格、性能、價位和產品生命周期,轉換成自身產品的開發需求表。之后開展方案可行性分析、項目立項、拆分項目、排開發計劃表,然后進入開發階段,再做樣品設計驗證、設計改良、小批量試產、量產。為了搶占市場,我們把一款3D打印機的開發周期壓縮到8個月左右,這是比較快的,有些公司的開發周期甚至長達3年。”
3D打印作品的品質與打印機本身的性能有關,也與耗材、打印工藝(打印機的一系列參數設計,包括對模型的切片處理),路徑規劃,打印機的溫度、速度、冷卻控制有關,控制得好模型就漂亮細膩。“打印機堵頭、因平臺調平問題導致打印模型失敗、因斷電引發打印中斷導致產品報廢等都是困擾用戶的痛點,也影響打印產品的品質,這就需要從設備的設計、控制層面著手找到解決方案。”
蔡振宇舉例稱,一個小小的裝飾性花瓶打印完成需要8小時左右,這期間可能因各種原因引發斷電,從而導致打印產品報廢。為此,蔡振宇及七號科技的設計研發團隊通過技術創新和反復試驗,完善打印工藝,實現斷電續打。“我們還通過底層算法實現了打印平臺與模型之間的自動調平和自主校準,讓模型永遠垂直于平臺,解決了很多打印機需要手工調平且調平不到位的問題。很多企業在解決這個問題時還只能采用機械調節。”
“我很熱愛3D打印這個新興的行業,也喜歡產品設計工程師這個職業,因為具有足夠的挑戰性。”蔡振宇很看好3D打印的發展前景,特別是在教育和個性化定制市場的發展。他表示,3D打印契合現代社會數字化趨勢,極大地釋放人的想象力,設計師專注設計而無需過多考慮生產實現的條件,這正是工業革命推動人類提升改造自然能力的本質體現。